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
一大早,奶奶把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就去菜市场买葡萄干和艾叶。临走时,奶奶还吩咐我去河边摘些芦苇叶。我吃过早饭,放下饭碗,立刻去采摘芦苇叶。在小河边,我还碰到了几个小同学,也在摘芦苇叶。看着绿绿的芦苇叶,我仿佛闻到了粽子发出的清香,我一口气摘了四五十片芦苇叶,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过了一会儿,奶奶从菜场回来了。她先把带着浓浓香气的艾叶插在门和窗户上,还告诉我这样可以赶走毒虫。一会儿,奶奶开始包粽子了。看着奶奶熟练的样子,我也跟着包了起来,结果我包了半天却总是包不拢,还把糯米洒的到处都是,最后我只能看着奶奶包。过了一个多小时,粽子终于包完了,奶奶马上就把一个个三角形的粽子,放进水里到炉子上去蒸。
“粽子煮熟了!”奶奶叫我。“哇,太好了!”我的口水快流下来了,我迅速拿了一个,沾了一点白糖,立即咬了一口,啊!一股香甜的味道流入我的心田,真是太好吃了!我狼吞虎咽起来,一连吃了三个。奶奶笑着说:“小馋猫!”忽然,我好像想起了什么,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奶奶告诉我:“孩子,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才有这个节日。屈原是战国时一位忠诚正直的大臣,他曾经多次直言进谏可并不被采纳,他还被革职流放,后来秦国攻陷了楚国。屈原抱着巨石,投泪罗江而死。”听着听着,我觉得屈原太委屈了。“据说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身,纷纷划船到江上,把粽子投入水中,喂饱鱼、龙、巨蟹。从此每年5月初五,楚人都到江上划龙船、投粽子纪念屈原。时间久了,人们又改为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时光荏苒,现在的端午节只能在家看电视来打发时间了,再也回不到那矮小的屋子里过端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