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老师,40岁左右,中等身材,衣着朴素大方,有一张胖乎乎的圆脸,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眼睛很小,但很有神,看上去充满智慧,又透出几分喜感。虽然貌不惊人,但第一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早上,同学们听说新老师来了,都坐在椅子上静候。踏着上课铃声,牟老师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他朝大家笑了笑说:“同学们好,我就是你们的新班主任,我姓牟(móu)。″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牟"字。“牟,是个多音字,山东有一个叫牟(mù)平的地方。你们看,它可以简单的记为‘三角牛’。同学们就笑了起来。“不过,″牟老师话锋一转,“牛的头上可是有角的,谁要是不认真学习,犯了错误,我就会狠狠地“顶”他一下!“哈哈哈……”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接着,牟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鱼″和“渔"两个字。正当同学们一个个露出疑惑的神色时,他说:“大家都知道,‘鱼’是一种动物,大家都吃过,而‘渔’则是捕鱼的意思,需要人们付出努力。现在我要教会你们的是‘渔’,而不是‘鱼’。因为这事是无穷无尽的,不能单独依靠老师的传授。你们应当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就是懂得如何去‘渔’得‘鱼’。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不能给你满足于老师给的‘鱼’,即某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捕捉更多的‘鱼’……”牟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们茅塞顿开。
寒来暑往,在某老师的教导下,我和同学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非常敬爱牟老师,爱他的幽默,爱他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他的教诲、他的容貌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