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长得并不高大,是个汽车司机。
他非常爱鱼。家里有三个鱼缸,里面是他买来的各种鱼,有细细的小鱼苗,也有可爱的成年鱼。每天一下班,他就坐在鱼缸前看,轻轻捏起一小撮鱼食,两只手指慢慢捻动,当鱼食漂进了鱼嘴里,爸爸还会轻轻说着什么,好像那些鱼儿能听懂他的话似的。他还会仔细观察鱼儿的活动,判断他的鱼宝宝是否健康,在鱼缸前常常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我都怀疑鱼儿才是他的宝贝孩子。
爸爸照顾鱼儿非常细致。他每个星期给鱼换一次水,因此我家的水费严重超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次爸爸要加班,打电话给妈妈,让她在六点给鱼儿喂食,而妈妈听成了倒四勺鱼食。晚上,她按照爸爸说的,把鱼食一勺一勺倒入鱼缸里,鱼儿欢天喜地地吃起来,妈妈倒多少它们就吃多少,肚子吃得鼓鼓的,直往下坠,游也游不动。爸爸一回到家,来不及换鞋就跑去阳台看他的宝贝鱼儿。一看这些吃撑了的鱼宝宝,他心疼不已,嘴里不停念叨着:“哎呀,我可怜的鱼儿啊,爸爸来晚了!”他又转头责备妈妈:“你怎么能倒这么多鱼食?不知道鱼吃太多要撑死的吗?”妈妈说:“不是你让我倒四勺鱼食吗?”“你什么耳力啊,我说六点喂鱼食!”爸爸边说边把鱼兜伸进鱼缸,轻轻地搅动着水,鱼儿们被迫慢慢游动起来。我猜爸爸是在用这种方式帮鱼儿消食吧。
冬天,爸爸为了让鱼儿晒太阳,就把妈妈晾在阳台的衣服拨拉到一边,把鱼缸搬到窗台边,看着鱼儿欢快地游着,他开心地笑了。夏天,爸爸为了让鱼儿凉快些,拿电风扇朝鱼缸扇,我笑着问他:“爸爸,你这是在干什么?”“我在给鱼儿降温呢………”爸爸一本正经地说。
爸爸还给这些鱼儿起了各种名字:小黑、红尾、将军、大块头…他时时刻刻惦记着鱼宝宝,我真怀疑他是不是鱼儿变的!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爱鱼胜女的爸爸。
教师点评:如何写好一个人?文章篇幅虽不长,却为我们做了较好的示范。首先,小作者从小处着手,准确捕捉了“爸爸”最鲜明的一个特点——爱鱼,让人不禁想要去认识和了解一下这位“鱼爸爸”。其次,小作者对文章做了用心的构思,先是为文章取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名字——“鱼爸爸”,抓住了我们的眼球,然后开门见山,快速入题,牢牢勾住了我们的视线。最后,小作者选取了很有代表性的一些事例,充分印证了“爸爸爱鱼”,将人物的特点鲜明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是让人好奇,接着让人投入,最后又让人捧腹,吸引力十足。能够捕捉到“爸爸”对鱼的在意,并用文字将其记录下来,何尝不是凭借着小作者对“爸爸”的用心的关注与细致的观察呢,小作者的用心可见一斑,若是选取的事例之间能够更好地衔接、过渡,能更有条理,文章整体会更加流畅自然、一气呵成。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