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

五年级 写人 707字
2022-04-14 18:17:37

一人,一剑,一壶酒。诗兴而来,挥笔酒墨,成了传世佳作。意志薄发,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说到唐诗,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永远都是诗仙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得如此盛名?

李白有三闻明之处,一个是诗,另一个就是酒,还有一个狂。

首先来说李白的诗。每一首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而且李白诗大多即兴而作,谢了也总是狂暴荡不激。思乡时,看着空中的月亮,就是一首名扬海外的《静夜思》。离别时,听到友人在岸上踏出的歌声,就成了《赠汪伦》。站在庐山瀑布脚下,看着飞流直下的瀑布,又是一首《望庐山瀑布》。观祖国大好河山,又恰逢心情愉悦,一首《早发白帝城》变问世了。隐居在碧城,读书时,诗兴大发,又多了一首《山中问答》我最喜欢的是《路难行.其一》,尤其是当中“乘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让我感觉浩然之智博发,感受到了自己最大的价值。

再说酒。李白一生爱酒,他的诗也有很大一部分和酒有关。他难道是为了写诗喝酒吗?我觉得不是,我觉得他是为了酒写诗。为什么这么说呢?李白写诗的时候,大多都有饮酒。还敢借着酒劲儿,高呼一声:君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再道狂。李白一生几乎都在浪迹天涯,游山玩水。可是这好像并不影响他写诗作赋,别人是一直学,方可以做出好诗。他就像是在锦绣山河之间找到灵感,在大好河山之中获得自己想要的。每一次做诗,一定是心中悲伤,或者是狂荡不羁。这也让他的诗更加透彻,更加引人入胜。他就好像永远都是那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一样,我觉得可以呼一声“年少真能不轻狂?一日看尽长安花。”

当他满腔热血的来到了长安,满怀希望的要做出一番事业时,发现皇帝只是想找一个文人整天和自己谈天说地。在官场上,李白也是四处“碰壁”。这让他对官场的腐败十分愤怒,他好像已经看见了开元盛世的没落。于是愤然辞官,继续游山玩水,做他的逍遥诗人。他觉得官场并不适合自己,自己应该继续自己的诗之路。

面对着这个狂、爱酒、爱诗的李白,我觉得只有用杜甫的“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