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的天气总是雾蒙蒙的,人的心也雾蒙蒙的;清明的天气总是下着小雨,人的心里也总是下着小雨。
把时光的琴弦拨回几年之前,我还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那时的我每天都嘻嘻哈哈的,不知忧愁为何物。在每个人都欢天喜地地庆祝春节时,我的爷爷去世了。因为小时候心中怕鬼,我连爷爷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那年清明节,我与爸爸去给爷爷上坟。天气灰蒙蒙的,让人感到十分压抑,空气中薄薄地分散着一些小水珠,时不时落下几颗来,虫鸟齐鸣,树叶哀响,路途中的万物都在向人们倾诉着它的悲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的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这句诗。这是爷爷教会我的第一首诗,我问爷爷“清明”是什么意思,爷爷告诉我那是一个节日,一个注定人们不会开心的节日,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我如果能在这个节日去看望他,他这一辈子便知足了。现在我可以把这首诗倒背如流了,可是我失去了教我这首诗的爷爷。
爷爷的坟地上很干净,连一点杂草也没有,大人们都板着一副面孔,奶奶更是伤心地哭了起来。雨天好像更容易渲染气氛,每个人都闭口不语,难过之情溢于言表,而我心中也是一阵沉痛,清明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自古以来便有着伤春悲秋式凄凉的笔调,雨天的清冷悲伤的氛围,更容易使人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清明没有别的节日里那“锣鼓闹翻天”的喜庆,却有它独特的滋味令人着迷,若将春节比作一个手抱大鱼的福娃,将端午比作一个活力四射的青少年,那清明则是一位女子,一位身着青黛色旗袍的女子,手执一盏素灯,等待那些落叶归根的人们。
回程的路上,看见有几位穿素白衣衫的在埋葬亲人,爸爸的眼眶又红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又想起了这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