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
莫言今朝精卫少,且邀他日看海平。
——题记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回首过往,我们已走过漫漫长征路;展望未来,鸿鹄之志有待展翅映苍穹。人生在世,选择不同,活法不同。庄子逍遥物外,李白把酒问月,而青年者,当以理想为矢,奋进昂扬,方不负青春。理想之青春浩气踔厉,青春之理想气贯长虹。吾侪何妨扬青春之浩气,展理想之虹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理想如同黑夜中远方的灯塔,于迷茫中引领青年前行。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有思想,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的意义并一往无前。青年周恩来曾言:“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于是他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理想,从此戎马倥偬,江南塞外,终于同中国人民一起实现了站起来的理想。在雪山,在草地,在井冈山的竹林里,在延安的窑洞里,在西柏坡的土屋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化不可能为可能,是因为心中有着那一个红色的理想,于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理想之征途,需要吾辈化行动为船,砥砺前行。
克雷洛夫曾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作为“互联网+”行动的探索者,马化腾用无数次的探索,推进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不惧挫折和失败,用190余次的实验最终战胜疟疾。行胜于言是实现理想的不二法门,如影随形是目标与奋斗的关系写照。正如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患者及家属的大爱。青春的追梦旅中,我们勿学寒流来袭时哀号“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的寒号鸟,而要做步步为营,跬步千里,志在塔顶的蜗牛。
“素履以往心所向,一苇以航无所惧。”飞湍瀑流之中,坚毅如楫,划破理想激流。
新苗正当壮,慈父一梦往。憧憬“禾下乘凉”,心怀百姓苍生的袁隆平爷爷倾尽一生让天下人吃饱了饭。交通不便,他迢迢跋涉;蚊虫遍布,他浑然不觉;特殊年代,他跳井救苗;九十高龄,他执着如初。正是这份素履以往的坚持,让“东方魔稻”光耀世界,盛满了中国人的饭碗,站直了中国人的脊梁。
青年树理想,国家存浩气。《论语》“侍坐篇”中,孔子的弟子们就曾各言其志,在不同的志向中探寻不同的辉煌,而自身的理想正是自身价值追求的体现。生逢盛世的青年,更应该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将自己融入国家的生命与时代的脉搏之中。“佛系”“躺平”等词看似合时,却与时代精神,与生命的意义背道而驰。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在于他有对生命的理解追求和自我意识。青年者,不应盲从“潮流”,当摒除杂念,由外而内,探求自己的本心,方为自己思想的主人。青年者,人生长路漫漫,唯随理想前行,方可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以理想为笔,行动为墨,坚毅存心,我们不做生命的看客,而要着手绘制新章。怀揣理想,实现理想,这,就是我们青年应有的,也是最重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