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阿池是氨基酸/”
袁老说:“我梦见四年前研究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大长,穗粒有花生籽那么大,我就跟我的助手在稻穗下乘凉,叫禾下乘凉梦,我现在愿意让我这个美梦早日成寻常的一天,我写着作业,突然听到了新闻提示音,浏览器、央视新闻等等平台报道说袁隆平爷爷逝世了。我有些不信,后来我去搜索,结果袁爷爷的资料变成了灰白色。就那么一刻,感觉心中突然少了些什么,茫然和错愕涌上心头。后来又收到,辟谣新闻,心里就想做过山车一样。
了解袁隆平爷爷不多,在历史书上见过, 听老师提起过,但也是仅仅知道“杂交水稻之父一袁隆平"这一点。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历史书又太大,装下了华夏上下五千年。”
在历史书上,我画过的内容: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还有一副配图,是袁老在田间观察水稻,不过那应该是他比较年轻的样子,今天所见到的新闻配图,袁爷爷已经很苍老了,很瘦很瘦,两边的肉已经凹陷下去,我才知道原来袁隆平爷爷已经90多岁了,他不再是当年身体健康在田间奔波只为填饱人民肚子的袁隆平了。
袁爷爷在1960年经历了一场饥荒,此前他一直在教书边进行农业研究,他看着中国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再次感觉到了农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经过长达十年的研究,袁隆平团队终于发现“野败”,为研究事业带来了新契机。后来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袁隆平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
最终,袁爷爷还是走了,我没有再看到辟谣的消息。
看到视频中袁老在理发店,他给自己设计造型,剪完还俏皮的说:“哈,我又年轻了。那一刻感觉他没走远,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只是再难见到他真人笑颜。
我看着桌上的米饭,就当是与袁爷爷有过一面之缘了吧,我用最慈爱的声音叫了声“爷爷”,不管在天边的您是否能听到,我只想表达我的崇敬与默哀。
我们总是自欺欺人,觉得一切英雄一切历史都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我们就活在这里面,袁隆平爷爷活成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
“此后每升起的一缕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袁爷爷,您一路走好!
禾下乘凉梦源自袁爷爷,新时代的重任将由新一代人接过,续写新的篇章,当水稻真有那么高大的时候,我会带着那喜悦,去告知您。那放着一张张木凳,袁爷爷拿着手中的蒲扇,抗在肩上,也不扇动。袁爷爷的背后,是高过人身的水稻,已变的金黄,在太阳光的反射下,闪着金色的光芒。袁爷爷就坐在那木凳上,眯着眼,享受着水稻的凉爽与惬意,仿佛一切都静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