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台上的清茶,清得明澈,两片茶叶在水中打转,于是思绪便绕着淡淡茶香,回到了依旧朦胧的那个年代。
我遇上了他。
看上去,他一身雪白素衣,俊郎的面孔白里透红。他摇摇晃晃地踮着步子,右手的两根指头挽起只剩下两口酒的酒壶,左手一重一轻地倚靠着墙走,看似醉了。此时此刻,他勉强站在“三顾堂”前,他的心再一次被什么撞击了一下,想到诸葛遇明主,三顾茅庐而促成一代伟业。而他自己呢,恨满腹经纶而怀才不遇啊!看着一直崇敬的诸葛塑像,他竟然是如此渺小!那口中的酒始终中含在嘴里,却怎么也无法吞下去。
却说酒是穿肠的。古话说得好啊,一醉能解千愁!醉了,不就能解脱了吗?你怎么就是想不通呢?
他苦苦地含着呛喉的酒,半跪地伏在那圣人的座下。赭石色的酒壶就这样在手中悬吊着来回晃动,却听得出酒在壶里回荡的声音。地上是淡淡的水印,就像一落地被红泥砖淡化一样,是撒出来的酒吗?
月夜,他摸着酒杯,仰头高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大笑起来,但那笑没有两眉的舒展,更没有豪迈的声音,似乎是从内心深处传出来的。有酒无伴,还有明月,无人共饮,还有清影。一举手,一投足,就是绝妙的舞蹈。一句诗,一口酒,就是身心的享受。“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是自得其乐,还是暗自凄凉?他不知,因他清醒时,也醉着。
园里夏去秋来,梅落桃红。花瓣又被染红了,一串串地爬上枝头与细叶相映成趣。他干脆放下酒壶,大步走进了花园,赏花去了,花虽好,可心不在。是大鹏就应高飞,在高山峻岭上盘旋啼叫,又怎愿甘心俯身为农过着寻常生活?
始终是骗不了自己。
他再一次鼓起勇气向都督投上了名刺“但愿上天眷顾,保佑一朝得荐。从此吐气扬眉。”他兴奋地举起酒杯,又大口大口地喝下酒……醉下了。但可恨的崔长史,其人不学无术,为官多年毫无政绩,却靠“干爹”高力士提携平步青云。他又怎会让自家的死对头有扬名立万的一天?嗟乎!四处奔波的举荐书不曾让圣上看见,就已在“高大总管”那里石沉大河了。
得知后你打心眼里不服,又能怎样?面对高力士的傀儡,可怜英雄难敌众手。面朝大海,何时春暖花开?昔日园中梨树已长得高过人头了,大片新绿点成一树,这一刻该是收成的时候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的才华征服了贺知章,皇上决定下诏宣他进宫了。
人家说,甘醇的美酒一旦开封,必定芬芳四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激昂地高唱着,浓浓的眉宇之间重新散发出几分洒脱的英气,那目光仿佛就是腰间的龙泉宝剑的闪光。手里的酒壶提不住了……喝个两眼惺忪,眼皮上下浮动…脸蛋泛起樱桃的红……笑着……喝着……醉下了。这回该睡得踏实自在,睡个大摇大摆了吧。
他终于如愿以偿,怀着绝世的才华,被唐玄宗三诏进京。
在长安,他以仙人之才情醉写吓蛮书,以“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胆色使杨贵妃磨墨,叫高力士脱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大鹏这时可真的要飞起来了。
这时候,园中的梨树也已坠满香梨,引得过路人垂延三尺。甚至在香梨的旁边,几条小虫也在死死地盯着。但这些他都全然不知,因为,他正喝着酒,醉着。
天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起风了。他在夜里醒来感觉一丝丝的冷。
接连一段日子,天公不作美,皇上应枕边人对他变得冷淡,而很少宣他上殿。他终日百无聊赖,却不知《清平乐》害了自己。终究风光一世顺,便是“赐金还放”。
夜阑深处,依窗树下,他喝着酒醉下了,醉得一塌糊涂,醉得忘乎所以。但我知道,他醉着,却是清醒的。
黄粱一梦,酒醒过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喝的都是清茶——淡淡的,朦胧的。
教师点评:小作者对这篇关于诗人李白的人物评述做了用心的构思。虚实结合——想象与诗人相遇的情景,想象诗人在经历各种境况时的举动和表现,从而反映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行;夹叙夹议——作者先记叙情景,然后再借抒发感情表述对诗人的认识,这样既划分出文章层次,也加深了文章的内涵;人称转化——描述场景是称“他”,似在远望,发表见解时称“你”,似在交心,人称变化带来了视角变化,还带来了情感的变化与积累,文章的层次划分亦有了标识。文章有巧思,也有真情,文采斐然,别具一格,令人难忘。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