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颜色

五年级 写景 888字
2020-05-12 06:20:30

天下事大抵如此,一做成的蛋糕远不及制造中的蛋糕,镜头里的月亮远不及夜色中的月亮,旅行后的所写所述远不及旅行时的所见所感一一至高无上的美丽仅存在于进行时态。

正因如此,我想借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场景来无限靠近那至高无上的美丽。

于是我选择了娱支洲岛的海。

我脑袋里有关海的记忆几乎全部蒸发掉了,所以我对它的知觉仅来自于书本或电影。我知道海是《伊甸园》里男人用来喻赞女人的蜜语:“真美,这大海。你也是”;海是《火的战车》里披着光辉的少年们晨练的所在,翻腾的海水溅在他们湿漉漉的腿上,充满生命的力量。

当我一步步接近海滩,瞥见远处蔚蓝色的带子,听见裹挟着聒噪人潮的海浪声,嗅到空气中海盐的气息,我就不再是陆上的我了,陆与海根本是渭分明的两个世界。

陆上是炙手的现实,海底是清凉的梦。你要是不相信,看看海面上碎金般的波光粼粼,那难道不像是航海家白日梦的泡影?

一旦走近海岸,我们的感官就被彻底笼罩在海浪声形成的弧波内,我们与陆隔绝,与烟火隔绝,与市俗隔绝;可见海的反面是梦境,是远方。

我不愿把海浪声比作大自然的交响乐,它已远不止是交响乐了,它更应该是人类皮肤下共振的脉搏,是一切物种与非物种的集体轰鸣。

海涨潮了,潮又退了,残留的泡沫像曳尾浪中的白色小蝌蚪。踩在水里,凉极,好脚踏冰川。

我们在浪里追逐,追逐浪,又被浪追逐,蹬过来又隧过去,尖叫又尖叫。有意思的是,明明最初是我们自个儿去招惹浪花的,招惹到手后却落荒而逃;逃了一小段路,眼看潮兀自退下,于是又回心转意再度招惹.……

当我坐下来心无旁骛地与海滩共存,我发觉沙粒原来形态万千。它不只是泛白的鹅黄,不只有海绵的触感,也不只像日光一样滚烫;它其实还是蔫了的稻穗的颜色,还有摩拳脚底的难言的痛感,以及被海水侵蚀过后的粘湿。

大海原来不止一种颜色。眼前的海是一片破碎的白,然后海蓝如翠鸟且通透如玻璃,接着海是匀浆状的浓墨水的色调,最远处的地平线上翻动着乌黑的绸缎,危险又沉重。

这一切的一切,构成“大海”的复杂与变幻莫测,构成我们面对“大海”这处景观甚至这个名词时心旌摇荡的理由。

所以当任何一个人要离开海的时候,他势必会不情愿,会眷恋,会一步三回头,会装上满满一塑料瓶的贝壳和沙砾,以弥补他带不走整片海洋的无

能为力。

海滩必定是要离开的,就像旅行必定会结束。这也无妨,美丽的物象迟早会逝去不是吗,不然也不能称之为美丽了。

谨以此文定格那些转瞬即逝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