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写景 493字
2021-07-02 16:06:47

秋,虽伴随着落叶纷飞,似乎万物走向凋零,可秋,却是最绚烂的。它一半承接夏天,后一半融入冬天,既繁华又肃静。也正是如此,秋,才能有足够的底蕴,勾勒出无数文人墨客的梦境。它像一壶飘香的茶,品之醇香,回之悠长。

最喜欢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提到秋日,许多人思绪涌上过多的惆怅,可秋天的美也能溢于言表。

朦胧雾色,秋天清晨,凉意便铺洒在我的脸上,刺激者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唤醒了一天的活力。漫步于街道,似乎生机还未褪去,这是它最后的倔强。

阳光柔和,天高云淡。秋天的白昼,阳光从缭绕的云间泼向人间,天空蓝的透彻。树下,抬头看看那染上橘黄的树叶,每根脉络也格外清晰。

明月霜天,如风如水。秋天夜晚,夜幕下,陆陆秋风,由急至缓,内心总有一种洗涤的洁净。远处小河慢慢流转,层层波澜,晶莹透彻,翻卷出欢快的浪花,如鸣佩环,月光徐徐地洒下,乃至于明亮的恍恍惚惚。

都说秋无情,因为万物于此凋零,可秋也是万物起源。枯花枯叶,坠入尘土间,离开枝头,飞舞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每片枯叶都演绎着生命曾拼搏的历程,每片树叶都诉说着爱护与恩赐。凋零是不可替代的规律,是人生的必然,明年又能看见新的生命演绎着同样美丽的情节,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秋,每件事物的包含着一段过往的光阴,一片叶、一滴雨、一束阳光、一个生命,刻下的不是沧桑,而是静美。

教师点评:对于“秋”,小作者有着自己的看法。小作者没有选择花太多笔墨来描述秋景,而是将重点更多地放在了秋天带给人的感受以及“秋”的内核,写作角度新颖。小作者除了谈论自己的看法之外,开头与结尾两句诗词的引用更是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之外,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涵与意味,更加直接地接收小作者的情感与深意。不过文章的结构其实是不够严谨的,这可能是因为文章表现出来的思路不够清晰,时而白天,时而黑夜,场景的转换过于突然而且没有衔接,导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没办法感受到小作者的心路历程。此外,详略也不太得当,突出不了文章的重点,小作者可以试着在创作之前先确定文章的中心,再以此为基点做一定的拓展丰富,从而以细致的描述勾勒出“秋”的亮点,这样文章的整体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提升,不妨做一下尝试。期待小作者更加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