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阴极是阳,阳极是阴,盛极而衰,衰极而盛!一个人过度聪明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好事,例如说:杨修和王熙凤,他们俩便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说杨修死的冤,首先要来看看《三国演义》中杨修的聪明:
其一,曹操命人修一个新花园,当新花园修好后,曹操也没有说是好是坏,只是在花园的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所有人都不解其意,最后只有去问杨修!杨修听后笑着说:“门内添活字便是阔曹丞相是嫌你们像花园的大门修的太大了!”所以,他们将花园的大门改小了一些曹操看的甚是满意,但心中其实在妒忌杨修!
其二,曹操征汉中,带上了杨修,在陷入两难的境地时,曹操号令“鸡胁”!杨修便命令军士收拾起行李,准备返程。夏侯惇问杨修这是为什么,杨修回答:“肌胁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听后所有人都开始收拾行李。
杨修聪明在善于琢磨主公的心思,但他却没有琢磨套主公性格。不管曹操说任何话杨修总能解答,曹操对杨修心生妒忌。最后将杨修斩杀。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最后却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
王熙凤这样一个精明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换来的是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最后自己也凄惨地死去。这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王熙凤这种只会进,不会退的人是得不到什么好下场的。而那些忠厚老实的人,最后却比他们这些精明的人下场好像不知多少倍。
说到底,杨修、王熙凤都不算聪明的人物,聪明的人物做事看起来反而很“糊涂”。而这些不算聪明的人,做事却精打细算。要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聪明是一把双刃剑,他们不会将自己的利益看看在第一位,他们不会计较自己的利益,他们会为了最后的胜利忍气吞声。
苏轼。给他自己的儿子取名为苏纯,就是为了让他的儿子看起来单纯可爱,不会被聪明这把双刃剑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