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粽子,缅怀离骚。龙舟竞渡,勇往直前。
——题记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它吧!
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族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关于端午节有多种说法。
公元前278年秦国供货楚国。居然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屈原;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官被越国收买,谗言陷害伍子胥,致使夫差赐死伍子胥,并把其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也有人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而设,相传曹娥父亲打渔时溺水多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嫦娥便于五月五日投江救父。并于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被传为神话。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的介绍了,这就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科技在进步,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的习俗不会改变,他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