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擂茶

五年级 说明文 1404字
2022-03-21 13:15:08

桃花江山美、水美、人美,擂茶的味道更甜美,桃花江人有一个爱喝擂茶的习惯。

人们在喝茶时,用芝麻、花生、黄豆、绿豆来擂成浆,有的还加上一些白糖。擂茶时,双脚夹往擂钵底,左手抓住擂钵边,右手握住擂茶棍,随着擂钵,利用惯性旋转,擂钵里发出“黎黎”的声音。当棍子转了一会儿,连人也跟着一摆一摆了。不一会儿,擂钵里画出无数条乳白色的线圈,仔细一看,圈是由小慢慢地扩张成大的,就像那画在纸上的无线电波一样。当那些食物成乳白色时便可以了。然后用水一泡便成了一钵香气扑鼻的擂茶,再一碗一碗眉着喝。

夏天,我们用桃花江泉水浸;冬天,用开水泡。久而久之,擂茶棍前端成了一个又白又圆的“光头”。一丈见长的棍子,擂上几年,便只有二三尺长了。因此,人们还为擂茶棍编了一个谜语:“看着吃不得,吃了才晓得。”

桃花江人,不论是家里有人结婚,还是儿子、女儿上大学,或者有人安排了工作等喜事,总要喝擂茶,甚至平常几个人在一起坐下来闲谈,也要擂那么一钵茶喝。

客人来了时,只要他一进门,不一会儿,便能听见擂钵里那“黎黎”之声。又过一会儿,一碗香喷喷的擂茶就放在您面前。有的擂茶上还浮着几粒又香又脆的熟花生米,怪好吃的。

没来过桃花江的人吃擂茶时,开始小小地尝一口,到后来便碗底朝天了,主人准得把客人灌饱才会罢休。

最有意思的要算他们—湖南洞庭湖区人,喝惯了用几片姜、粗茶叶泡出来的金黄的茶。一看到桃花江的擂茶就说是潲水,有的还说是清米汤,不敢开口。但主人的盛情难却,喝一口,觉得清凉,喝两口,感到香甜,在“不错不错”的啧啧赞美声中,一两碗落到肚里去了,还说:“几乎失去良机,以致后悔不及。”回家时,他们还多带了两件东西:擂钵和擂茶棍,也不觉累赘。

要说吃擂茶吃得最多、最香的时候,该算人们结婚时。每逢有人结婚时,就大闹“抬茶”,其实就是喝插茶。由新娘和新郎用盘子抬上八大碗送到客人面前。几个小伙子围在一张桌子旁,讲几句祝愿赞美的话后才双手接过茶大口大口地喝。有些小伙子,趁人兴奋,便大口喝一碗。多则喝十大碗,少则四五大碗,到肚子胀鼓鼓时,他们还不肯罢休。边来回在通往厕所的路上奔跑,一边在喊,“尽管拿来,还想吃,还吃得。”弄得抬茶人不亦乐乎,逗得人们捧腹大笑。

夏天吃擂茶有什么好处呢?这里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呢!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天热得发了狂,整个大地使人如在蒸笼里一般难受,憋闷极了。树枝软绵绵地耷拉着,一动也不动;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小狗的嘴张得特别大,吐出了长长的舌头;公鸡的硬嘴也一张一合着。一队官兵经过桃花江,这般大热天,又走了很远的路,全队人马得了一种瘟疫,头晕目眩,上呕下泻,有的还昏迷不醒。尽管找尽名医,吃了不少药,终不见效,有的士兵因而丧失了生命。面对着这使全军覆灭的恶魔,人们都感到畏惧,对生命已毫无指望了。

正当危险之时,住在桃花江畔的一位老婆婆挺身而出,答应给官兵治病。于是,她从城里买了许多姜,从茶叶树上摘了不少嫩绿的茶叶,从家中舀了不少米,然后擂成粉子,放上一钵子桃花江泉水浸好,给这队官兵一人一碗。果真,隔不多时,官兵们有了精神,转危为安。直到现在,人们还用擂茶来退烧、治中暑等病。

许多老婆婆步履维艰,但她们挥起十多斤重的擂茶棍却轻松自如。她们早上吃早饭,就喝一碗擂茶作数。一些退了休的老人,总是溜东家,走西家,在一起喝擂茶。他们的口头语是:“吃擂茶,打哈哈,退了休,不当家。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来尝尝桃花江擂茶的鲜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