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

五年级 议论文 796字
2020-03-18 16:47:39

《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说的是孩子的成才,主要的责任是家长和老师。但我认为,老师和家长固然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自控力。没有自控力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再着急,作用都有限。

自控力体现为自己的对知识的渴望,从心底渴望得到知识,才是一个人成才的根本动力。《论语》中说过,“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没有人督促,但却一生都在致力于学习,最终成为儒学奠基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特立积极参加湖南起义,被推为长沙副议长,翌年又任省教育司的科长。他一身清正进入官场后,顿觉黑暗无比,不久返回教育界,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1919年,国内兴起赴法国勤工俭学热潮,年已42岁的徐特立也报名前往,成为年纪最大的留学生。在法国四年间,他边做工边学法语,后入巴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回国后,他任长沙第一女师校长,被公认为湖南的教育界名流。凡是事业有所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不是靠家长和老师的管束,本质上靠的只有自己对知识的渴求。

有自控力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能坚持到底。做任何事情,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但他在读书时,把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一一摘要,并做笔记。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于是,他独自一人闭门读书。 常常读到废寝忘食。而且读书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可见,父母老师不可能跟随我们一生,人生遇到困难,要想坚持下去,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我约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控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家中从小就要建立的规矩,一个家里家外没有规矩的人,在面对游戏的诱惑,面对灯红酒绿的呼唤,心中能够有底线可守吗?当然,规矩是外在的约束,如果一个人不爱读书,没有一些伟大的人伟大的思想作为引导,靠外界的束缚带来的自控力,恐怕只能局限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范围吧?

自控力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的方方面面,只有自控自律,才能成就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