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山河

五年级 其他 1305字
2024-07-07 12:25:58

岁月徙转,沧海桑田。在江山的转合更迭中,千年前的繁华景象早已岑寂。在历史的漫漫风尘中,唯有诗书,似一缕绵柔的水,在风烟俱静中亭亭玉立,将那水墨诗意的万里河山款款道来,任红尘滚滚,犹不减其风华。

诗经

折一段青竹,撑一节长蒿,乘上岁月的轻舟,向封尘的记忆深处寻梦,在那平常却又独特的春秋里,寻找竹简上古老而清朗的浅浅词句。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史的风尘萧索,诗者们早已被淹没,但从诗经中一字一句质朴的诉说中,仍能看出千年前那段生活的过往。诗经,就是那个时代传诵于百姓口中的民歌,唱的是百姓的耕作景象,唱的是寻常生活中的男女爱恋,唱的是历史实事和播种规律,也就唱出了它在诗歌舞台上的独特音律。无论《关雎》《七月》《庭燎》还是其他等等,都如春日雨后初晴的翠叶上,滴落下的晶莹露珠,有着清水芙蓉、不加雕饰的天真本性,读后心情澄澈,清亮无比。

诗经,含着一抹明月流云的淡雅,含着一抹绿水清风的明丽。它似一卷缓缓展开的书画,将最寻常最朴素的生活,生动地描绘出来,历久弥新,余香醇厚。

唐诗

顺着历史的古道,走向大唐,走向那大气华贵的长安城。唐诗诗情,是春日烟雨,泛舟碧波;是月影清冷,独倚高楼;是琴弦铮铮,举杯对饮;是城破家亡,泪涕如雨。且梦回长安,与诗歌相伴。

唐代诗人如璀璨繁星,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芒。“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受唐玄宗赏识,却只是一个吟诗助兴的小小诗童,非他之志。不如且吟且行,仗剑天涯,做一漂泊潇洒的行客,才是他心中所愿。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他写下沉郁顿挫的铿锵诗篇,表达了自己对家、对国的牵挂与担忧。以诗入画,以画入诗的王维,其笔触间,总流转着些许的禅意,清新而空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几笔淡墨,便描绘出淡雅幽清的意境,令人醉心。

唐诗,正如那绮丽灿烂的花枝,蕴藏着千种风情、万般姿态,将绵绵的诗韵、翩翩华章,呈放在悠长的时光里,回声荡漾。行到处,随口一吟,便是半个盛唐。

宋词

光阴如梦,轻轻一摇,便回到那秀丽灵动的宋朝。宋词,用其美丽浪漫的诗意,用其婉转的柔情和铿锵的豪放,装点了多少人的窗檐和梦?

明月夜,短松冈。断肠处,泪千行。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一首《江城子》以其悲伤婉约的深情感动了古往今来的多少相思之人。李清照拈花焚香,倚窗醉酒,写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柔肠百转的思念立刻跃然于信纸之上;柳永远眺袅袅烟波,鸿雁声声,为苦苦相思而消磨,逐渐憔悴。

挑灯看剑,梦回沙场。辛弃疾用他豪放旷达的文字,倾诉了自己愿为国献身的一片赤诚丹心;陆游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让人心生震撼,于无形间筑起对他的浓浓敬意与叹惋;“左牵黄,右擎苍”的苏东坡,虽鬓发微霜,仍用他酣畅淋漓的气概,让宋词的意象进入全新的境界,一展豁达的襟怀。

宋词,或婉约,或豪放,或柔情似水,或豪情万丈。可无论怎样,宋词都用它绰约的风姿,感染了世世代代的人,让人倾心于宋朝,倾心于那段典雅多情的明媚光阴。

诗词,是中华文脉中尤为重要的一段。它由一个个古老的方块字组成,拼凑出一首首、一阙阙经由风尘淘洗后的文化精品,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都通过别样的格式流传下来。

宇宙间许多至理妙谛,寄寓于极平常微细的事物中,往往被粗心浮气的人们忽略过。诗词就是如此细微而又伟大的至理。它是岁月的馈赠,为平常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绚烂的色彩。我们人生的风风雨雨、悲欢离合,都蕴含在诗词的诠释之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诗词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

无论四季如何迁徙,时代如何辗转,诗词,永远保留着它的音韵节奏,保持着它的地老天荒,在历史的书卷上留下它浓墨重彩的一笔。读罢诗词,仍觉唇齿留香,片刻光阴即成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