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赤壁大战前的一个故事。“借箭”是由周瑜故意提出,现十天造十万支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眼就实破这条害人之计,却表示只需要三天即可造出十万支箭。后来诸葛亮利用天气条件和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调了几十条草船诱敌,最终在曹操那里“借”到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在这个故事里我充分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些体现在他知天文、晓地理、懂人心这三方面。
首先,他上知天文。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料的说:“既然交战在即,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他表示只需要三天,就可以办完复命。诸葛亮之所以敢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非常清楚,三天后将会有一场大雾,而他正好可以利用这场大雾“借”到弓箭。不仅如此,诸葛亮还知道在返程之际的水向,而他率领的船队,正是在得到曹军是来的十万支箭后,利用水流推动船只,顺风顺水的快速返回营地,使得曹操即便是派出船队追击也追不上。果不其然,船队返营后,共得箭十万余支,为时不过三天。鲁肃目睹其事,称诸葛亮为“神人”。
其次,他下晓地理。故事中讲到诸葛亮在第一次接到曹军射来的箭之后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在双面受箭且雾快要散的情况下,诸葛亮下令返回。曹操意识到上当时,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的返回二十多里,追也来不及了。由此可见,诸葛亮是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通晓人心。故事中讲到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的问:“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却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等雾散了就回去。”文中的一个“笑”字充分的体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说明他十分确信曹操不敢轻易派兵。
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懂人心,这正是我钦佩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