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否定的地位。
这部描绘封建家族衰败历程的殿堂级小说,较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在着太多的闪光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曹公在书中塑造的近四百多位的人物,这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数字。
若说人物之多足以惊叹,那么曹公对每个人物的刻画之精则是前无古人的成就。细到人物的嗔笑怒骂、举手投足,精到每一句对话、每一次心理波动,仿佛还未下笔,每一个人物细节都已成竹在胸。比如书中第三十三回以宝玉不肖为名大施笞挞,宝玉危急使小聪明欲通风报信却不成,后贾母王夫人赶到又哭又闹。
这一场面的描绘栩栩如生,真实展现了贾政的封建家庭教育观念,强烈的宗室门楣荣辱观在其不听宝玉解释便雷霆大怒、下令上板子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后贾母赶到不问清事情来龙去脉便先指责儿子对孙儿下重手,又执意要和王夫人宝玉回南京的冲动行为中可见老太太对宝玉的分外疼爱,人物的刻画到位,既在乎于情理之中,又使情节跌宕起伏。
翻开《红楼梦》,恍如将曹公描绘的那一方红楼里,那一个逼真的梦境中,家族的 荣 辱、喜悲,人物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都尽收心底,不管他们最后以何告终,到底在这里他们都真真切切地活过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