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厢中看人生

五年级 读后感 1231字
2022-05-04 00:20:11

文/叶

人生好比乘车:有的早上早下,有的迟上迟下,有的早上迟下,有的迟上早下。上了车纷争座位,下了车各自回家。在车厢中留心保管你的车票,下车时把车票原物还他。 ——《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

丰子恺将火车之旅分为三个阶段:初乘,老乘和惯乘,而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人生的三个阶段,即童年,成年和老年。丰子恺老先生正是用火车之旅完美诠释了人生之旅,这是所有人都跳脱不出的“规则”。

初乘火车时,觉得非常新奇而有趣,总要找个靠窗的好位置坐,因此可以看到窗外旋转不息的远景,瞬息万变的近景,和大大小小的车站;这对应的就是童年时我们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对万物的热情饱胀,而这时候,同车的旅客个个都同我一样地愉快,仿佛个个是无目的地在那里享受乘火车的乐趣,就像童年时的我们天真烂漫,心思单纯,看到的都是世间美好的一面,所以人们都说孩童时期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而这时光短暂,火车不一会就到站了,乘火车的兴味也渐渐消去,因此这童年在人生中就像流星划过,转瞬即逝。

老乘火车时,一切都看厌了,仿佛成了一桩讨厌的事,这时焦灼地等待火车到来却是为了要他快些来载我到目的地,上火车时也不再执着于靠窗的座位,为了消磨时间,埋头读一本书,旁的事情一概不管,这是成年后的人常常会出现的情况——急躁,所有的好奇心和热情似乎都在童年时期被耗尽,到了这个时期就亏空了,每次乘火车都是千篇一律,生活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进展,因此会感到烦躁甚至愤怒;这时候似觉一切乘车的人都同我一样,大家焦灼地坐在车厢中等候到达,看到车窗旁对外指指点点的小孩表示鄙夷,认为他们少见多怪浅薄可笑,却忘记了自己也曾从那里走过来,呵,何其可笑?步入成年的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见识多视野广,同时又被生活苦苦压榨着,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何其矛盾?真真是手高眼低,妄自尊大。

惯乘火车时,乘得太多了,变得逆来顺受,心境一变,以前看厌了的东西,也会重新有起意义来,仿佛“返老还童”似的,这时的我们会将车厢社会里的种种人当成一部活的好书来看,看到蛮不讲理的人,看到低眉顺眼的人,看到仗势欺人的人,看到忍气吞声的人,看到势利冷漠的人,看到和平谦虚的人……这是人到老年通常会有的感悟,那时的我们似走尽了自己的一生,尽揽世间百态于眼底,看到社会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如今所看到的又算什么呢?浮萍尔耳。就像局外人看局内人那样透彻,近乎事物本质。此时回忆过去,难免会有可惊可笑之感。

“可惊者,从初乘火车经过老乘火车,而至于惯乘火车,时序的递变太快!可笑者,乘火车原来也是一件平常的事。幼时认为电线同栅栏一样,车站同桃源一样,固然可笑,后来那样地厌恶它而埋头于书中,也一样地可笑。”人生如火车之旅,火车之旅如人生,也许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妙处吧,当你能从这篇文章看到自己的人生之旅时,你会因为书中残酷的现实而感慨万千、小心翼翼,还是跳出似乎不会改变的“规则”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我认为,我们不是预言家,也不需要做局外之人,身在局内,就要珍惜眼前,珍惜所有,走好当下每一步,这,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