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有感

五年级 读后感 963字
2022-04-04 13:43:19

读《文化苦旅》有感。

只需看一眼这个题目,就可以顷刻抓住我的目光。这是一段怎样的历程才以至于作者写下追寻文化的旅程是一场“苦旅”。这让我感觉那只是一段历史,一段我似乎永远也看不见历史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对我来说五千年太长,五千来能留下的东西太多了,然而我所能知道的却只有一星半点。

合上书,我仿佛看到一位老者抚摸中华文脉,一步、一步,用自己每一步的修行,在思想的圣殿上镌刻中华璀璨文化的书。

文化苦旅不仅是一场追溯文化根与源,追寻文化发展步伐,更是一场解开文化秘密的路程。从今至古,从山水到古迹,从中国至世界,余秋雨在山水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让自己的心灵也受到文化的熏染,精神的洗礼,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获得的最强烈的感受。我想余秋雨先生之所以可以在解读文化这一旅途有所理解与造诣,与他的知识积累,个人经历,不顾险阻地探寻,亲身而又真实接触文化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思考与独特的见解。他渴望着对中华文化做出贡献,于是对中华文化的思索与追寻成了这本书不变的主题。所谓的历史文化有辉煌,也有悲伤。须知在《废井冷眼》中,废井看惯了时代的更迭,看惯了沧海桑田的的变迁,看惯了时空的局限,以冷眼向世人展示着文化的脆弱,对文化消亡的悲哀,正是如此余秋雨先生他看见了,在字里行间抒发了文人特有的忧患意识,他叩问着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将文化延续下去?

过去不曾唤醒对文化的强烈深沉传承之心,而在需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今天,中国文化的灵魂已经不止步的书中的文字,已经深深注入中华青年的肌肤之下,流淌在鲜艳的血液之中。文化苦旅不仅仅只是一场探索追寻的旅程,更是一场传承中华文脉的长久历程。值得一提的是纵横历史的长轴,对文化交流的历程,无论是站在哪一个历史截点都值得我们思考。他所产生的“余秋雨现象”让我们重视,我们该如何使得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

面对文化多样性的世界,包容与开放的今天,我们首先应该坚定本民族文化自信,筑牢文化根基,追寻中国文化人的步伐寻找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不同的历史节点,去感受回荡千年的中国文化心声,探寻中国文化的兴衰繁荣、悲悯感叹。同时应在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文化,善于思考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种种藕断丝连的关系,与其他文化相互借鉴,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昌盛。

纵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我们始终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儿女”,共同享受着中华文化倾泻的万里荣光。中华文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刻在骨子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