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骆驼祥子》有感

五年级 读后感 1587字
2021-11-16 11:02:40

他,像骆驼一样勤勤恳恳,踏实坚忍,在荒凉如沙漠一般的社会上,艰难地前行奋斗。他努力,他摔倒;他爬起,却又坠入更深的谷底。最终,他被恶劣的环境榨干,被茫茫无垠的沙海吞没。骆驼倒下了,祥子被遗忘了。

老舍在《骆驼祥子》里,营造出了一个极富浓厚京味儿的北京生活背景,描述了以祥子为代表的人从好人变坏,从良民变成恶棍的悲惨命运。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黑暗,也反映了人性的冷漠与残酷。祥子在这样的腐蚀下,由一个勤劳本分,善良正义的好人,一步步走向堕落,最后被榨干最后一滴良知,坠入幽暗的谷底,变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空壳。祥子的悲剧人生,是这个畸形社会意料之中的产物。这份令人心痛的堕落,就是对这个吃人的旧社会的有力控诉。

努力,也不一定成功。祥子的人生,印证着这个残忍的现实。

刚踏入北京的祥子,是充满热血的,富有希望的,焕发光芒的。有辆自己的车与车厂,是支撑他前进的目标与理想,并凭着那种冲劲与干劲一直为此奋斗着。可见他与其他不求上进的人不同,他渴望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不求于人。他欣赏自己结实的身体,单纯,善良而又自信。“他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有生气。”这一切的一切,仿佛使他的梦想触手可及。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梦想的实现,并不是单靠个人的努力就一定可以,还要看这个大环境是否提供了梦想成长的温床。而不幸,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吝啬地收走了这份梦想发光的所有可能性。这个灰色的社会,就像一张巨大的锈迹斑斑的硬块。富人当它是垫脚石,踩在上面耀武扬威的同时,它又是一块冰冷的磐石,毫不留情地将贫民压在底下,任由他们痛苦地呻吟。这个社会最大的不公与愚蠢,便是漠视穷人的努力与艰辛。“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老马的悲叹叹出了这个残忍的事实。底层人民仿佛注定被困在底层一样,再大的努力也被踩在脚下,被忽略,被嘲笑,得不到一点应得的尊重。于是出现了“咱们卖汗,咱们的女人卖肉”的不堪窘境。在如此的社会里,再热的心肠,再正义的灵魂,再努力的奋斗也会被吸入黑洞,永无音讯与回音。

祥子是一名人力车夫,他每日每夜将各样的人拉到各自的归宿,自己却无处可归。他将自己努力奋斗的汗水洒进土壤,换来的不是梦想的开花结果,而是一株又一株带着毒液的藤蔓,一次次将他紧逼缠绕至窒息。大兵的抢车、陈二奶奶的吝啬、刘四爷的轻视、孙侦探的敲诈、虎妞的欺骗压迫、夏太太的引诱,都是这个社会残酷冰冷而又真实的一面。将祥子步步紧逼,直至将他的梦想撕的粉碎还不够,祥子也被从里到外撕得粉碎。老马是祥子未来的写照,贫穷困苦,也给了祥子现实的重重一击。作者借老马的话,吐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无情。而小福子的死,是压死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法无天的人逍遥法外,纯真善良的人被逼良为娼,他心中最后一丝幻想与希望已湮灭。当一个人一直活在黑暗与绝望中时,现实的冷水不断泼过来时,在炙热完整的心也会变得麻木与病态。以祥子为代表的这样一群人,他们为社会付出血与汗,却得不到丝毫温暖。祥子最终只能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病态的态度,了却他黯淡的一生。

然而祥子的悲剧,也与他自身不无联系。他从农村来,始终带着小农思想的局限——目光短浅、思想简单固执。在他的眼里,只有拉车这一项生计,生活也只是围绕着拉车这一项在运转。却不想,在一路走不通时,换一种走法,灵活地去应对生命中的变动。他只是麻木被动地接受,却没有坚定地反抗。由于缺乏对生活坚定的信念,生活在他手里,不再是被自己掌控雕刻的艺术品,而是他人随意破坏的玩物。如此祥子,在风雨打击中,如何能成参天大树,只能是被一步步打压进泥土里。可叹,叹社会的残酷,也叹个人的不争。

“那么回事”的祥子,送着别人的殡,也送着自己的殡,他将完成自己空洞的死亡。这个奋进与堕落并存着的灵魂,终将随着他的身体一齐烂化在泥土里。这个死气沉沉的社会,将忘了祥子,同时也催生着无数的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