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鲜为人知》,书中淳朴的文字,像爬山虎的触须,轻轻地撩拨起我对家乡小吃的期待,这是一本读着读着就会饿了的书。再读《鲜为人知》,我发现“人间至味是清欢”才是这本书的味道。
书中描述的家乡美食,是我们餐桌上最为朴实最常见的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叶老师用细腻的笔触,将食物的由来,特性,制作方法与之相关的趣事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读着有一种淡淡的、持久的幸福感与欢喜感叶老师笔下的美食是人间至味。
印象最深的是《蚣蛾的委屈》一篇,文章一开始由蚣蛾相关的俚语引入,叶老师为蚣蛾不受人待见而感到委屈。继而介绍了蚣蛾的外型、生活习性、现状,家常的做法,以及她先生年轻时吃腌蚣蛾的趣事,字里行间是叶老师对蚣蛾的满心欢喜。“回老家时买几斤蚣蛾回家,像接老朋友归来,想着让它们以美好的姿态出场”,与好友对坐,边吃边闲聊,好惬意啊!这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却藏着生活的“至味”呀,真令人羡慕。
对于《蚣蛾的委屈》的偏爱,还源于我最爱吃蚣蛾(太平话称之“烂芝麻”)。
我的外公非常热衷“讨小海”,每到仲春时节,外公就会带上自制的“讨海”工具,去滩涂上寻鲜。每每外公收获满满的“烂芝麻”时,我总是最雀跃的。不仅仅是因为爱哭的我被外婆取了“烂芝麻”的雅号,更是因为蒜末爆炒“烂芝麻”实在美味。轻轻地夹上一个“烂芝麻”,舔舔外壳鲜香的滋味,再嘬上一口,“烂芝麻”肉就轻轻地入了口,怎一个鲜甜了得。
每当这时外婆总是要回味很多年前吃的“腌烂芝麻”的味道:家里没菜,就提着篮子去滩涂上寻“烂芝麻”,满满的一篮腌起来,可以吃一个夏天。腌烂芝麻,吸一口,有浓浓的咸味,却又非常清爽,很是开胃。这滋味,和《蚣蛾的委屈》描述的一模一样,让我神往不已。缠着外婆腌上一小罐,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成功,让我遗憾了好一阵子。
外公“讨海”归来,不仅带回大海的馈赠:泥螺、蛏子、蚣蛾是常客,望潮、跳跳鱼、沙蟹、大麦螺是贵客,海葵、海丁则是“百年难遇”的稀客。还常带回他的欢愉:今天讨海遇到同村的某某啦,他现在居然也会讨小海了,那是外公离开村庄后,邂逅村人的欣喜;今天讨海遇到隔壁村的某某啦,小时候经常一起讨小海,那是外公对童年过往的眷念……我现在突然有些理解外公了,“讨海”与他而言不仅是习惯与热爱,更是追寻与享受,“讨海”是外公的“清欢”。
叶老师有自己的“清欢”,外公外婆也有自己的“清欢”,我想我也有。那天叶老师在《鲜为人知》上留言赠我,并拥我入怀,这何尝不也是我的“清欢”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中感受到美好在简单里体悟了幸福,内心是满满的欢愉。
除了蚣蛾,书里还写了我爱的胭脂鱼生、九层糕、油炸鼓、鱼皮馄饨、炸肉圆,我浅尝过的鱼饼、墨鱼饼、生腌蟹、牡蛎饼,我玩过的望潮、跳跳鱼、蛏子、招潮蟹、蚣蛾、皮皮虾,还有勾起我肚里馋虫的浇头面、月子面……它们正等着我们去细细地追寻呢……
现在我常蛊惑妹妹晚上读《鲜为人知》,妹妹常望“书”兴叹:“不行了,太饿了!睡不着了!”或许对于“吃货”妹妹而言,这便是她的“清欢”。
愿我们的生活,少一分喧闹浮华,多一份出自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每个人都能品人间至味,享心间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