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我收集众多书籍中的一本不起眼的小说,也许是我的疏忽,也许是我之前压根儿就没意愿想要翻阅它。而在疫情超长的寒假里,我把我的书橱重新审视了一番,就在那一瞬间,《呼兰河传》似乎有意掉入我怀里,像一个迫不及待想被我发现的孩子,想让我认识它、走进它,了解它。当我轻轻地翻开它,窗外飘起了绵绵细雨,我的心情由天气变得沉重,正如我读《呼兰河传》中的故事一般。
灰色的世界,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20世纪时的呼河兰小城。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房屋,还有人们“灰色”的情感;整个村庄像是被乌云笼罩了一般,暗无天日,见不得一丁点儿阳光。
我不禁暗自嘲笑他们的愚昧、无知和自私自利,时而也为书中的某些人物的悲惨人生而感到伤感难过。我甚至不知该为书中的哪些事和人更值得我痛恨还是同情……总之,这里的人为活着而活,为死着而死去,每个人每件事都有挥之不去的灰暗颜色。在东二街上,有一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和家畜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受到灾难。淹死过人,闷死过猫狗,有人说拆墙,有人说种树,就是没有人把这“坑”填平。这能不说是他们的愚昧和自私自所造成的吗?而另一个片段中,小团圆媳妇因为太大方活泼,导致亲家对她又打又骂,最后重病,人们不将病者送去就医,反而听信了大神的话,把她放在滚烫的开水里洗澡,被活活烫死。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在这愚昧无知中消逝了。这一次次的灾难,体现了当时封建社会人们的封建、迷信和愚钝,也表达出了作者深深的讽刺之味。
《呼兰河传》让我深深体会到生活在那个年代作者——萧红是孤独的却又是幸运的。孤独的是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背景里,身为女性的“她”备受歧视,不受待见,受到父亲及外祖母的冷落。幸运的是她有着非常疼爱她的祖父,祖父就像那仅剩的一缕阳光,温暖着作者幼小的心灵。她的乐趣就是和祖父在园子里拔草、种菜,浇水和瞎玩儿……在慈祥的祖父这里,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我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的童年,我们的故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作为新社会的少年,我们是何其幸运,何其幸福。我们能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间,生活在繁荣昌盛祖国的怀抱里,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伴随着我们。我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奔跑、嬉戏;温暖的教室里时不时传出我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一起劳动、一起阅读,多么幸福和快乐。所以,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不能为活着而活着,我们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要有奋斗目标,要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要努力学习,更要发愤图强;遇到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坚持我们所不能坚持的事情,朝着目标温暖而幸福地前进……
透过《呼兰河传》,我仿佛看到了萧红先生那饱含泪水的微笑。她用“丰沛的才情与越轨的笔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温暖与苍凉交织的呼兰小城。
轻轻地合上《呼兰河传》这本书,一缕清透的阳光透过窗帘照在了我的书桌上,灰色的天空渐渐明朗了起来,此时的我平静而又舒缓。我似乎了解了作者的用意,她用自传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丰富五彩的故事人物,描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更告诉我们应该用宽广的胸怀来召唤温暖与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