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三千,世间如水

议论文 934字
2020-04-16 12:50:43

一滴水足以囊括三千世界。

水是生命之源,即万物本原。古希腊哲人泰勒斯探求万物,发现许多事物产生于水而复归于水。自然界水的循环,水蒸发为气,水冻结成冰。他断言万物都是由水所构成,都是由水产生,最终又将化为水的一部分。虽然从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荒谬的。但不得否认的是,纵观生命的时间线,便是从世间的第一滴水中,孕育出了鲜活的生命。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以理性围观,发现生物体中含有大部分的水,换句话说,生命的活动离不开水。

古有百家争鸣,诸子论水。谈及水,不仅孕育生命,更孕育哲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慨人生,劝惜时,寄情思于流水,叹年华如奔流。继承儒家学论的孟子,又指出有本源的水,奔流到海不停息,没有本源的水,即使一时涨满也会很快干涸。他以水类比人生的修行,点明做人要有深厚的修为根底,否则终不免江郎才尽,黔驴技穷。唯有源头,水方能川流不息,终汇江海。后人又多以水喻才思,思如泉涌,便是这个意思。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老子看来,水不仅能以纤弱之力,使天地万物自然无为,运行不息。它以柔制刚,以弱制强,无论以任何形式存在,都丝毫不改变它的本质,但当它强大起来,它的气势与力量可以瞬间摧毁一切,根本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止。老子坚信“大道”,主张“道法自然”。他认为水最接近大道的性质,即行就下而性至善。水流所过之处,无论任何物质皆可席卷而下,不择良莠美丑;水源涵蓄之处,无论任何物质皆可洗涤至净,不留半点污渍。而它自己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因为水,不会因为包容万物而变形;因为水,不会因为洁净万物而染污;因为水,不会因为囊括万物而虚伪;因为水,不会因为穿行万物而束缚。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便是“道”的最高境界了。

如果说老子对水的认识,基于水的柔弱和上善的本性,那么庄子则另择其路而行之。他认为水静则清澈,水静则明鉴,主张借鉴止水,做到内心平静自然。所谓有舍有得,止于至善,有进有退,心如止水。他还指出,做人不能满足于小川的流涌和奔腾,要做到“海纳百川”,即可“有容乃大”。

叙水之深远,议水之精华,指水之胸怀,明水之哲思,赞水之包容,颂水之博大。以持之以恒,道“水滴石穿”;以知恩图报,道“涌泉相报”;以才德辈出,道“冰寒于水”;以君子之交,道“淡泊如水”;以举杯销愁,道“断水更流”;以世事无常,道“流水无情”;以避实就虚,道“夫兵象水”。

汉代大儒董仲舒在其所著的《春秋繁露•山川颂》中,用相当多的笔墨,从不同角度考察水,进一步指出水有力者、察者、知者、知命者、善化者、勇者、武者、有德者的性质。他还以水流的种种情景来比喻世人的各种秉性。

即所谓滴水三千,世间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