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题记
小时候对清明这个节日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母亲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因为清明总是有一丝丝的忧愁。小小的我,并不明白这一丝忧愁中,蕴含着什么……只知道,清明可以吃清明果,吃那带有外婆独有味道的清明果。
小时候啊,最喜欢看外婆做清明果了,外婆先把艾叶放进沸水中煮一会,再捞出来,挤干水,和食用碱一起放到沸水中煮,煮到软烂,捞出来放到大米粉中,揉啊揉,直到变成一团绿绿的面团,我总是傻乎乎的问外婆,这样子的一团能做出好吃的清明果吗,外婆啊,用她散发着艾香的手指轻轻点在我的鼻头,宠溺的对我说:你个小笨蛋,等做好了,吃的最高兴的,就是你这个小馋猫啦。我啊,总是在旁边傻笑,看外婆把清明果做好,放在锅上蒸。我就守在外婆旁边,等着清明果。
长大些,喜欢吃薯片零食,就逐渐冷落了外婆的清明果,厨房里也只有外婆一个人在忙碌,而我就窝在客厅吃零食,外婆的清明果做好,端到客厅,但我往往零食已经吃饱了,就没有去吃外婆的清明果。
再长大些,无意间看到外婆在厨房弯着腰在那里揉面团,我悄悄的走到门口,只听见外婆在喃喃自语:这个清明果她最喜欢吃了,我给她做几个。我鼻子一酸,眼泪大滴大滴的往下掉,外婆听到了响声,转过头来,我看见外婆原本光滑的皮肤上满是皱纹,好不容易止住的眼泪又落了下来,外婆一脸不知所措,我擦干了眼泪,笑了笑,“这个烟太呛了,把我眼泪都呛出来了”。外婆松了一口气,对我说:你去外面等吧,等一下就好吃了。
外婆的清明果好了,我拿起一个,放在嘴边,重重的咬一口,还是和之前一样的味道。
现在啊,我明白了,原来清明的那一丝忧愁中,蕴含着亲人对我们的爱。